野外定向跟人生的旅程一樣, 第一個挑戰是「我在哪裡?」。

上星期六 (27/7/2019) 早上, 一共8名青年義工, 不怕天氣酷熱, 一同跑到寶馬山, 跟師父三黃[1]學習野外定向, 希望在訓練新義工和提供戶外學習服務時, 更得心應手

在起步的時候, 他們真的以為, 拿著地圖和指南針, 便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對於慣用手機定位的這一代, 一張地圖已經把他們弄到頭昏腦脹了。

事實上, 學習野外定向, 準確地放置地圖 (Set Map) 是第一步, 透過你在現場看到的景物 (包括: 大廈、山嶺、 路口等), 再比較地圖上所標示的圖例, 或可找出端倪; 在過程中, 若能辨別方向, 當然是最理想不過, 指南針便可準確地提供這方面的資料, 再把指南針放在地圖上, 轉動地圖, 將南北的「經線」(東距線) 與向北針平行擺放, 便完成了第一步。有人說, 這一步所花上的時間, 通常都在預算之外。

(圖片來源 https://www.moonskyedu.com)

「我在哪裡?」也是人生定向的第一步, 那地圖和指南針又代表什麼呢? 它們在扮演著什麼角色呢? 我的經驗告訴我, 地圖是我們曾經閱讀過的書卷, 對我影響最大的是聖經, 而指南針則是我們認識過, 有人生閱歷的長輩和朋友(例如: 父母、師長、同學等)。但是單憑書冊或朋友, 亦未足夠, 每一個人都有責任, 審時度勢, 瞭解自己的處境, 包括: 優點、缺點、脈絡及資源等, 為自己的現況 (我在哪裡?) 作出判斷。

同一天的訓練, 我們也包含「要往哪裡去?」、「怎樣去?」, 以及「要花多少時間去?」, 這些都是我們人生旅程中要問的問題。在流動學校學習, 我們不是一個人跑, 而是一起跑, 彼此提醒, 彼此鼓勵, 但都要經常問: 「我們在哪裡?」

[1] 三黃: 黃文柱先生曾任多年香港野外定向總會主席, 也是退役的香港皇家義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