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流動學校首次正式的義工訓練於二零一九年九月二十一日進行,活動地點為香港動植物公園。今天的我有雙重身份,除了作為核心義工外,更是一位觀察員。以下將和大家分享我的所見所聞,嘗試代入「4F」的思維模式,從安全事項、訓練內容及義工的互動情況各方面討論。

因「安全及生命第一」在戶外考察中排行第一,我先由這個角度切入。當日由地鐡站前往香港動植物公園的路程大概是半小時,途中經過頗為窄的安全島以及小斜路,我看到兩位組長在隨行時一前一後安插在新義工的隊伍中,以確保沒有義工被遺留。除此之外,組長亦有詢問參加者的身體狀況。在戶外考察中,參加者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宜參加戶外活動以及交通安全也是相當重要的。另外有一點需要注意,看情況,我們需要單線行走,以顧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流動學校的戶外考察有一個特別的報數方法-「義工+參加者」,在下一次的訓練可讓新義工嘗試這個報人數方法,讓他們了解在戶外考察人數管理的重要性,包括:確實人數和參加者與義工的比例。

第二,在訓練內容方面,我認為這次的活動內容十分多元化,訓練分為三部分,包括:香港歷史及環境生態的初步探索和野外定向的基本技巧。我看到新義工在組長的引導下,利用地圖找尋「我在那裹?」以及「我的目的地」去完成任務。不過在任務方面,我建議加入更多自由討論的環節,不用每一個檢查點都做一個硬性、有固定答案的任務,這亦可省卻製作「手製道具」的時間。畢竟我們是進行戶外學習,如果能利用更多天然的教材或資源就更好。

第三,在義工的互動方面,先討論新義工與新義工之間的互動情況,我覺得新義工的相處氣氛頗融洽,而團隊的向心力可以繼續增強猜想現在仍於互相認識的階段。團隊中必定有較積極參與活動的義工,但我亦留意到小部分的義工會在任務進行期間走去一個較遠的位置,組長當發現他們開始漸漸離隊後,便立即鼓勵他們一同參與活動。組長們若發現某部分組員經常離隊,可邀請他們幫忙,如:點人數或分拆任務給他們處理,增加他們的參與程度,參與程度愈高,對團隊的歸屬感亦會相對地提高,始終人都是想要「有價值的存在」。無論對新義工還是未來參與活動的對象,也是有效的。另外,在新義工及舊義工的互動上,我十分喜欣賞兩位組長回應新義工問一些他們也不懂的問題的處理方法,當義工問到「這個紀念殉難的華人牌坊最初是由什麼人去興建?」,這個問題我們在康文署的網頁以及牌坊附近找不到答案,組長表示我們亦可以帶著這些問題,在考察後找尋答案,如有一些補充資料,可在群組發放。這段的小插曲帶出了三個重點,一,如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禮貌地表示不知道; 二,在當下的環境一同嘗試尋找答案; 三,未能即時回答的問題,可在考察後進行資料搜集並鼓勵同儕分享。

大家記緊於下一次活動前,在 whatsapp群組進行聯絡工作,下次的訓練為全日的活動,請提醒義工要 準備充足食水。最後,想跟大家打氣 !! 手足,加油呀 !!!

阿彤